宿迁城事

一季双收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喜获丰收

5529 0
2022-10-19 10:17:18 发表在 聚焦宿迁|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来自:江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
这两天,我市推广的近9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入收获期,经过测产,玉米产量在500公斤以上,大豆亩产超100公斤,玉米不减产、多收一季豆成了宿迁大地上最生动的实践。

d8f862bf-38e1-9846-fb9a-496bee7a08eb.jpg

上午,在泗洪县归仁镇姜冯村,玉米大豆间隔种植,玉米、豆荚随风摇动,两台收割机在分工收割,一派丰收的景象。家庭农场负责人宋毓利欣喜地说:“仅玉米收成应该跟正常只种玉米收成差不多,就大豆多了,净赚了,大豆要能收到200斤的话,就有500到600块钱左右,政府还有补贴,收入可以。”

0418423d-29c7-c5ff-9721-7c5060f65d55.jpg

“玉米套大豆,十种九不漏”,大豆—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利用玉米和大豆的生长高度不同,在两行玉米中间种植4行大豆,进行空间错位搭配,实现粮豆一田双收。与传统种植技术相比,复合种植既能有效利用空间土地、提高产量,又能改善土壤、降低病害虫,实现“一地多收”。今年,我市首次推广大豆—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,经过省市专家现场测产,丰收已成定局。

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陆大雷介绍,在带状复合种植的前提下,玉米产量达到了520公斤以上,大豆也基本上达到了120公斤左右。这也证实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可以实现“玉米不减产、多收一季豆”这样一个目标,这种技术值得进一步的推广。

be1b59a8-3973-4723-6f79-491825850ab0.jpg

据了解,今年全市大豆—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8.78万亩,目前已陆续进入收割期。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、研究员陈之政表示,因为这项技术第一年种,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包括品种的选择、模式的选择、机械的配套等方面问题,将通过培训来使老百姓进一步掌握这项技术,为来年进一步推广这项技术做好基础工作。

回复 转播 分享 关闭延时

举报

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猜你喜欢
  • 耿车镇电商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
      2月22日上午,省、市、区市场监管部门领导到宿城区耿车调研,对该镇电商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给予高度赞扬。近年来,该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富民政策,坚持“四化”同步,矢志“三争三创”,强力打造“产业强镇”,聚力建设“西部新城
  • 南蔡乡范庄村:田间课堂 让冬训更接“地气”
    “陈书记,你给俺们说说,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哪些惠农政策?”“陈书记,你看我家小麦今年长势如何?”……3月15日上午,范庄村种田大户田宝家麦地里格外热闹,田内绿油油的麦苗更是让人看在眼里、喜在心上。党员冬训开展以来,南蔡乡
  • 朱海,有多“美”
    盛夏宿城万物竞秀沃野田畴绘丰景乡村振兴添动能乡村振兴好“丰”景,一路繁花一路景,乡村振兴踏歌行今天宿城区委改革办、宿城区融媒体中心继续推出《乡村振兴“新画卷”》系列主题报道第四篇朱海,有多“美”朱海是黄河廊道的源头毗邻皂
  • 南蔡乡:立功喜报送家乡 军人军属享荣光
    立功喜报送家乡 军人军属享荣光为弘扬拥军优属,拥军爱民的光荣传统,2月 24日上午,伴随着一阵鞭炮声和锣鼓声,宿迁经开区南蔡乡党委书记何新刚、人武部长李锋一行走访慰问南蔡居荣立三等功的军人孙涛家属,并为他们送去了立功喜报。
  • “乱鱼塘”变“示范区” 生态富民廊道添新景
    从“乱鱼塘”到“示范区”,今天上午,2023年市领导及市直机关干部义务植树活动举行地—宿城区王官集镇朱海水库的华丽“蝶变”,见证了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由“灰腰带”到“金腰带”的喜人变化。春日里的朱海水库,风景宜人,河道蜿蜒曲
  • 中扬镇:冬训网格“V”服务 用心耕耘“责任田”
    为确保党员冬训训出特色,中扬镇着力打造“冬训+网格”新模式,依托基层网格员队伍,开展“VIP服务+网格化”创新改革,充分利用网格资源优势,搭乘“数字政府”顺风车,实现“网格V服务,群众零跑腿”,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百米”
  • 夯实“耕”基 科技助力 全市春耕备耕有序推进
    眼下正是春耕的关键时节,在全市广大乡村,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渠网配套、路网纵横,现代化农机在农田里来回穿梭、喷药施肥……一幅忙而有序的春耕备耕图正徐徐展开。 上午,在泗阳县新袁镇一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,多台机械正在紧张作业
热帖推荐换一批
关灯 在本版发帖
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
QQ客服返回顶部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