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迁城事

全市第一!宿豫区9个非遗项目上榜!

2824 0
2022-6-7 16:37:07 发表在 聚焦宿迁|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来自:江苏宿迁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近日
宿迁市人民政府公布了
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
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扩展名录
宿豫区9个非遗项目上榜
数量位居全市第一
w2.jpg

w3.jpg


w4.jpg

至此
全区已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个
市级29个、区级11个
豫豫带您一同欣赏新入选的
宿豫区市级非遗项目
泰康锣鼓
泰康锣鼓形成于清朝末年
是豫新街道及周边地区群众
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传统打击乐
w5.jpg

w6.jpg

w7.jpg

泰康锣鼓表演时主要采用传统本土乐器大鼓、小铛、大锣、小锣、大镲、梆子等十余种器具,分工协作合凑出动人乐章,生动活泼、吉庆欢快、鼓舞人心。泰康锣鼓既具有古典器乐打击法的套路,同时也具有现代民族气息时尚表演手法,且有别于各地流布的锣鼓表演技法。泰康锣鼓代表性传承人王元华等。
蚌舞
蚌舞是宿迁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广场舞蹈
它起源于宿豫区曹集乡
清末民国时期分布到整个宿迁市
w8.jpg

蚌舞主要是在锣鼓乐伴奏中的一种哑剧表演,无说唱。舞步有快步、慢步、四方步、弓箭步、垫步和挪步等。表演时,渔翁手执渔网,河蚌一张一合,踩着鼓点节奏进行捕捉与反捕捉。通过河蚌三番五次捉弄渔翁、让渔翁猝不及防地做出一些滑稽可笑的动作,博得观众阵阵欢笑,深受群众喜爱。蚌舞代表性传承人谢成金。
苏北大鼓
苏北大鼓是以宿迁地区方言
为基础的说唱曲艺形式
俗称“唱大书”
w9.jpg

w10.jpg

w11.jpg

苏北大鼓表现形式为一人表演,一面大鼓,两块月牙板(铜或钢制)。有说有唱,说唱并重。唱时左手摇板击节,右手击鼓。说白时放下鼓板,有时以醒木为辅助道具。其唱词严谨,有十字句、七字句、五字句、三字句。十字和七字称“牌”,五字称“锦”,三字称“讚”。说白讲究喝、顿、缓、急,上下句对称。唱腔浑厚,回龙调、慢赶牛、快流水等调式。苏北大鼓传承方式多以师承和家传,采用口传心授的传承方法。当前主要以开办运河书场、乡村书场、非遗进基层巡演等形式不断传承发展。苏北大鼓代表性传承人葛修彬。
面塑
面塑是宿迁民间传统手工艺术
主要发源于宿豫区大兴镇
w12.jpg

w13.jpg

w14.jpg

面塑手艺人用面粉、糯米粉为主料,甘油、蜂蜜等为辅料,用各色颜料调成不同色彩面团,用手和简单工具,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作品。面塑主要制作摆件、挂件、人物肖像、彩蛋面塑、传统人物等手工艺品。目前,区文旅局会同宿迁技师学院成立面塑传承基地,以面塑第四代传承人高恩奎老师为领头人,通过政、校、企三方合作,把面塑传承基地建设成为具有教学、培训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服务中心,使面塑技艺得以新的传承和发展。面塑代表性传承人高恩奎。
草编
宿豫民间草编和全国其它地区的编织一样
是一种乡土艺术
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
w15.jpg

w16.jpg

w17.jpg

草编主要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,是民间艺人利用当地所产的蒲草、稻草、玉米皮等,编成各种生活用品,如提篮、果盘、筐、茶杯垫、草鞋、蒲包、油擦、花瓶、笔筒等。用于观赏、把玩的小金鱼、小蜻蜓等。为做好草编技艺的传承发展,宿豫区顺河中心幼儿园建立了草编传承基地,组织多名幼儿教师学习草编技艺,创新作品形式,并参加各级各类展演活动。草编代表性传承人姜清兰。
风筝制作技艺
风筝制作技艺传授主要靠口传心授
这就是在民间艺人中使用的“诀”
自宋代以来在民间自然传承
清代以前无法具体考证
清末民初在宿豫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
已传至五代
w18.jpg

w19.jpg

w20.jpg

风筝制作技艺沿用中国传统的扎、糊、绘、放即"四艺"手法,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。为做好风筝技艺的传承与发展,成立了宿迁市风筝协会。风筝协会目前有风筝队4个,会员109名,拥有各类形态风筝200多件。协会本着传承风筝文化、创新风筝制作、提高放飞竞技水平、推进全民健身的宗旨,开展丰富多彩的风筝活动,多次组队参加各种风筝赛事并获奖。风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熊成久。
笙制作技艺
笙制作技艺是一种乡土技艺
其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
w21.jpg

流布于宿豫区来龙镇的笙制作技艺为纯手工作业,工艺独特,主要以制作具有苏北地方特色的十四苗笙为主。十四苗笙是苏北民乐重要的吹奏乐器,因其音域独特,音色清脆、古朴,在演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葛大忠。
陶家熏肉制作技艺
陶家熏肉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
宿豫区顺河街道的一条老街上
是经陶家数代人
不断积累、研制、传承与革新的
传统熏烧制品
至今已有百年历史
w22.jpg

w23.jpg

w24.jpg

陶家熏肉制作技艺主要产品为陶家熏猪肉、陶家熏猪蹄、陶家熏鸡。在当地,无论是日常饮食还是招待亲朋好友,都少不了到陶家熏肉店去选购一两道菜。目前,第四代传承人陶亚在祖辈的基础上,更新产品制作工具、扩大生产规模,在满足自家店铺销售的同时,开始供应市区的十多家饭店,让更多的宿迁人能够品尝到陶家熏肉的美味。陶家熏肉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陶亚。
花椒肉制作技艺
花椒肉制作技艺主要分布于
宿豫区大兴、关庙、仰化等多个乡镇
相传已有200多年历史
w25.jpg

w26.jpg

w27.jpg

花椒肉制作技艺主要以猪的肋下面肚腹那一小段五花肉为原料,经煮、炸、熏、蒸等流程制作而成。因为其麻嫩鲜香、味美可口、色香俱佳、肥而不腻,一直为当地群众最喜爱的经典菜肴之一。目前,大兴花椒肉制作技艺不断创新发展,并在市、区乡村美食大赛中获奖。花椒肉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靳一梅。
传承瑰宝 延续文脉
宿豫区将进一步深入推进
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
推动非物质文化项目创新发展、创造性转化
真正使非遗保护“见人见物见生活”
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连接现代生活
绽放迷人光彩
回复 转播 分享 关闭延时

举报

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猜你喜欢
  • 龙河镇开展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
    在第113个“三八”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,为进一步展示龙河巾帼风采,引领广大巾帼丰富精神生活,逐梦新时代。3月8日上午,宿城区龙河镇妇联组织开展“逐梦新征程 巾帼绽芳华”主题活动,参加此次活动的有镇直机关妇女工作者、各村居妇联负
  • 外墙脱落砸车窗 经过这个小区要小心了!
    最近,宿城区嘉汇枫景园小区业主拨打12345热线反映说,他们小区1号楼出现了外墙脱落的情况,担心存在安全隐患。记者来到嘉汇枫景园1号楼看到,这家饭店不少地方的外墙粉刷层已经掉落,有的看起来摇摇欲坠。此外,饭店楼上安装的照明灯管
  • 六塘河现“怪鸟” 非鸡非鸭这是啥?
    气温回暖,各类候鸟纷纷现身,这几天,有市民在宿豫区六塘河里发现一群不认识的黑鸟,似鸡非鸡,似鸭非鸭的“四不像”在河面游弋。它们浑身漆黑,头部中央以及嘴巴是白色,游泳动作快速而敏捷。它们到底是什么鸟呢?据观鸟爱好者和附近居
  • 蹊跷!关庙镇安置选房 竟然他人提前入住
    最近,宿豫区关庙镇居民向12345热线反映说,前期他被安置到当地陆相新型社区,今年初进行房屋分配,但是对于这个分配结果,他有些质疑。朱先生是宿豫区关庙镇人,前期家中房子因为高速路建设被拆迁,随后安置到了陆相新型社区。今年初,
  • 党员冬训入基层,龙河镇举办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
      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,3月3日,龙河镇将军里社区花戏楼广场开展了无偿献血活动,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积极参与,纷纷传递爱心。  活动现场,大家热情高涨,纷纷到献血车前排队,积极参与献血活动,填写健康征询表、测量血压、化验初
  • 首例!洋河公安开出首张反诈行政“罚单”!
    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(以下简称《反诈法》)实施前,对没有达到犯罪标准的及相关联的电诈行为,无法作相应的法律处罚,因违法成本较低,电诈案件屡禁不止。2022年12月1日《反诈法》正式施行,其中行政处罚条款,为公安
  • 农田地能挖池塘?这里的村民表示不解
    对于土地问题,我们国家有着很严格的规定,任何人在未经过土地主管部门的批准下,不允许擅自改变土地的使用用途。最近,宿城区龙河镇董王村村民拨打12345热线反映说,当地有村民在农田里挖了一个池塘,改变了用地性质。在当地村民的指引
热帖推荐换一批
关灯 在本版发帖
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
QQ客服返回顶部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